用常识打破神话,析非典型学术不端
——高耀明教授与教院全体研究生谈学术规范
4月25日晚🤴🏿,教育管理系主任高耀明教授在文苑楼二楼报告厅为意昂4娱乐平台全体研究生做了题为“用常识打破神话——教育研究中一种非典型学术不端的初步分析”的专题讲座🌆,意昂4娱乐平台陈永明院长出席并主持本次讲座。
高耀明教授以“常识”之题开篇:一、现代社会理性缺乏,小聪明更易得势的学术研究现实;二、论文是“做”出来的♜,而非“写”出来的;三,介绍论文引用规范要求🎙,探讨西方对论文引用的严格要求。在思考西方论文引用为何如此强调规范时,高耀明教授认为☯️,论文的严格引用是科学研究中荣誉分配的基本方式,这就使得论文引用的规范成为西方科学研究中极为重视的一环。
高耀明教授为大家揭开现代学术繁荣“神话”背后的现实🎦,揭示现代学术论文平庸化的事实。在谈及学术水平普遍偏低的现状时,高耀明教授进一步指出学术研究中普遍存在的问题,即不规范引用甚至是错误引用☑️。并以四则案例对此问题作了剖析。在案例一,即“没有出处的引用”中👩🏻🦼➡️,高耀明教授指出相当多的论文👉🏻,包括一些“大家”的论文普遍存在“只有结论没有论证”的现象☪️,“我认为”、“研究表明”、“实践证明”等不规范、不严谨的学术表达在论文中屡见不鲜。这种“没有出处的引用”或是数据来源不明确的论文,没有说服力🧙🏿♀️,更没有学术价值👷🏻♂️🌑。
在案例二中🏄🏼♀️,高耀明教授阐述了另一种非典型学术不端,即在引用过程中随意改变引文原话的不合理现象。高教授在“科南特名言”的案例中🤾🏽♂️,罗列了自1991年至2008年的论文中引用科南特名言的部分𓀙。242篇文章中,仅有39篇以原文引述,正确引用仅16.12%💺。而在其他论文的引用部分显示👏🏼,均将科南特原话作了修改🍌,以符合自己论文写作的需要。通过这一事实,高耀明教授阐释此类的学术不端论文作者系彻底的功利主义者👤。
在最后一则案例中,高教授一一列举分析了在一篇不到1000字的改编文字中,存在如语义逻辑不通😪、引用年代错误、谬述原文初衷等近20处“硬伤”。并以此文中的引用,抛出思考题👨🏽🎨🥓,即“造成这种学术不端的原因是什么?”引发大家思考。最后,高耀明教授将造成此类学术不端的原因归结为三个方面的因素🤦🏻:①科学精神的缺失🔳;②研究规范的忽视;③研究态度的粗疏🂠。
在提问环节🏌🏼♀️,两位同学分别就“造成这种学术不端的原因是什么🛀🏼?”这一问题与高耀明教授做了进一步交流🕌,认为只是从主观上分析了成因📛,是否还存在例如“社会制度”等客观的因素?西方同样存在为了学术名誉和利益“功利主义”,为什么中国存在如此多的学术不端现象👨🏿⚕️👩🏽💻?这些案例只是文科的,缺乏理工科的案例☂️,是否有些偏颇🙇♂️?高耀明教授对此也做出一一回应,认为中国并非无“制度”,而是主观上对于“制度”的忽视与懈怠。西方世界对于个人荣誉的极度重视⚜️,为了名誉的争论并非中国社会意义上的“功利主义”🦵🏼,即所谓“讨好当权者”👈🏻,两者存在明显的区别🌖🫖。理工科具有世界性的特点,其成果需在世界范围得到认可。而文科与世界交流较少,规范欠缺🧍🏻♀️,因此特以文科,尤其是其中涉及教育类的论文写作现状为例作了分析。
整场讲座💂🏻♂️🍸,高耀明教授始终贯穿“批评非典型学术不端”的主题,围绕方法论的课程系列专题,从学术研究反面例子的独特视角👨🏼🦲,深入浅出地为同学们作了透彻地分析。在演讲中🫖,高教授也始终以自己的专业负责的态度🚼,身体力行学术规范。报告内容精彩🧍🏻♀️💩,在座学生获益良多。(苗勇胜 许苏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