姓 名 | 高耀明 | ![]() |
出生年月 | 1958.8 | |
职务职称 | 教授 | |
所属单位 | 意昂4教育管理系 | |
联系方式 | 《中国高等教育研究方法✮:1979~2008——基于CNKI中国引文数据库(新)“高等教育专题”高被引论文的内容分析》👽,《大学教育科学》,2010(3);《高等教育》(人大复印资料),2010(10)(第1作者🗻✥,与范围合作)。 《中国高等教育研究主题:1979~2008》,《高等教育研究》,2010(2)(第2作者,与范围合作)。 《高等教育的质量保证与提高——第四届中日高等教育论坛综述》⛹️♀️,《高等教育研究》,2009(12)。 《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对策》,《教育发展研究》,2009(23)。 《中世纪大学三题》,《大学·研究与评价》,2009(2)👱🌗。(第2作者🙆♂️,与范围合作) The Impact of the Evaluation of the Standards of Undergraduate Teaching Work on Teaching at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: An Investigative Study. Chinese Education and Society. 2009.Vol.42.No.2. 《高校女教师生存状态分析——以上海市高校为例》,(第1作者🤹🏻♀️,与黄思平、夏君合作)《高等教育研究》,2008(8)。 《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——读刘少雪教授<中国大学教育史>有感》⛹🏻♀️,《高等教育研究》,2007(11)。 《大学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——以意昂4平台为例》,(第1作者,与张光辉合作)🧑🦽➡️,《大学·研究与评价》,2007(10)。 《高等教育学专业研究生培养的问题与对策——2006年全国高等教育学博士点和硕士点学科建设研讨会综述》🧑🏻,《大学·研究与评价》,2007(4)。 《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对高校教学工作影响的调查报告》,(第1作者,与张萍,陈慧,兰丽丽,张光辉合作),《高等教育研究》👰🏽♀️,2006(11)。 《农村社区意昂4的社会职能和内部制度创新》,《复旦教育论坛》👃🏽,2006(4)。 《1949-2004年间中国高等教育层次结构的演变及其特征分析》,载高等教育研究丛书88卷(广岛大学高等教育研究开发中心)🎐,2006年10月👨🏽🚒。 《高校招生考试制度变革趋势🛕👮🏽:走向多元化》🎩,(第2作者,与张民选合作)《教育展望》(国际比较教育季刊中文版🤾,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局)2006年。 《中日高等教育的新时代——第二次中日高等教育论坛侧记》(第2作者🧑🍼,与黄福涛合作),《高等教育研究》,2006(3)。 《张维迎<大学的逻辑>中的文史瑕疵指正》👨🏽🎨,《复旦教育论坛》,2005(5)💆🏼♂️。 《美国私立大学管理体制考察》(执笔),《教育发展研究》(B)🦵🏽,2005(5)。 《学校管理者权威形成的“显性模式”与“隐性模式”》(第1作者,与魏志春合作),《高等教育研究》,2005(5)😤;另载:《高等教育》(人大报刊复印资料)⛹🏿♂️,2005(9)😽。 《回归传统还是走向未来——对我国女子意昂4复兴的初步分析》(第1作者,与张民选合作),《长春工业大学学报(高教研究版)》,2004(1)。 《教育人种志研究的特征及其设计原则》(第2作者,与陶李刚合作),《外国中小学教育》,2004(8)。 《高校教师评价模式✊👩👧:问题及其修正方向》(第2作者🟤,与陆建明合作),《复旦教育论坛》👂,2004(4)。 《新世纪中国和日本高等教育改革的趋势与问题——2003年度中日高等教育论坛综述》(第1作者🦏,与胡国勇合作)🫅🏻,《高等教育研究》👩🦱🤚🏻,2004(3)🚣🏿♂️。 《教育研究范式转换中的方法论困惑》,载丁钢主编:《中国教育🤷🏻♀️:研究与评论》(第5辑),北京:教育科学出版社,2003年📮。 《民国时期高等教育通向农村考察》,载潘懋元主编,邬大光、张亚群副主编♍️:《中国高等教育百年》⛪️,广州: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😸,2003年8月,第42-59页。 《论农村现代化与高等教育自学考试》,《集美大学学报》,2002(3)。 《全国高等教育学研究会2002年学术年会综述》(第1作者,与吴玫合作),《高等教育研究》,2002(5)🈶。 《论我国教育集团发展的现状和趋势》(第1作者🙅🏼♀️,与魏志春合作),《高等教育研究》,2001(6)🥔;另载🧑🍼:(1)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复印中心《教育学》,2002(3);(2)冯大鸣🏂🏽🤛,吴志宏主编⤴️:《教育管理学教学参考读本(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案例教材)》,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🚴🏻,2002年11月;(3)高等教育研究杂志社:《<高等教育研究>百期精粹》🦂,2001年12月。 《论农村自学考试的制度创新》🧛🏼♂️,《教育研究》🆑,2001(4)。 《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——对浙江省嘉兴市的个案分析》,《高等教育研究》,2000(3)🚤。 《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依据》,《教育参考》👌🏿,2000(4)。 《台湾师范教育改革管窥》,《嘉兴高等专科学校学报》,2000(1)。 《对农村教育概念的质疑与再思考》🔷,《教育参考》🚴,1999(5)。 《21世纪大学教育观念⏳🧕🏽:对立与平衡》,《高等教育研究》👩🏽💼,1999(3)。 《农业院校招生制度改革与人才通向农村》🍾👩❤️💋👩,《嘉兴高等专科学校学报》𓀘,1999(3)👰♂️。 《高等教育通向农村🏊🏿♀️:命题的分析》💆🏼♂️,《有色金属高教研究》🏊🏽♂️,1999(3)。 《从高等教育通向农村角度论乡村教育运动》,《江苏高教》🚕,1999(1)🧖。 《关于嘉兴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通向农村的调查》,《高教自学考试》👨🍼,1998(10)。 《民国时期高校招生制度述略》🧑🏽💼,《高等师范教育研究》👩🏽🦲,1997(4)。 《对大学素质教育的探讨》(第1作者,与王丽娜合作)🤸,《上海高教研究》,1997(2)🍅;另载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《教育文摘周报》,1997- 7-5 。 《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四个基本问题述论》,《江苏高教》,1997(2)🤾🏿🧛🏻♀️。 《美国高等教育基本观念演变纵论》,《上海高教研究》☞,1996(4);《高等教育》(人大学复印资料),1996(10)🎴。 《潘懋元先生对高等教育学的理论贡献》,《高教探索》👬,1996(4)🥣。另载王伟廉,杨广云主编:《潘懋元与中国高等教育科学》👩👧👧,中国华侨出版社,2000年⤵️。 《高等教育功能与高等教育学校职能探新》,《高等师范教育研究》,1996(4)。 《普通教育经费体制改革研究》,《浙江教育科学》,1995(1)。 专著与译著 专著📂: 《中小学校长专业标准研究》(第2作者🦏,与魏志春合作)👨🏿🍼,北京大学出版社,2010🎅🏽。 《高校就业指导模式研究》(第2作者☂️ℹ️,与张光辉合作)🦸🏿♀️,学林出版社🐈🐳,2009。 《教师行动研究策略》(第1作者,与李萍合作),学林出版社,2008🎍。 《高等教育通向农村研究》🚣♀️,黑龙江人民出版社📲🤱🏿,2002。 译著: 《教师职业生涯周期——教师专业发展指导》🌤,中国轻工业出版社,2005🧏🏻。 主持科研项目 《中国高等教育研究:1979~2008——基于CNKI中国引文数据库(新)“高等教育专题”高被引论文的内容分析》,200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一般课题(2009年12月)。 《上海市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》,《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》专项委托课题(2008年)。 《高校就业指导模式研究》,全国教育科学“十一五”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(2006年)。 《大学生就业指导研究》🧢,上海市教委2005年度人文社会科学课题。 《我国大众化高等教育本科质量标准体系研究》▶️,上海市教育科学规划2001年度项目。 《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必由之路——高等教育通向农村研究》,全国教育科学“九五”规划青年专项课题 科研成果获奖情况 上海市第十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(排名第二)(2011) 上海市第九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(2008) 全国第三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(2006) 2001年浙江省教育科学“九五”规划重大研究成果二等奖(排名第二) 1997年度厦门大学彬声高等教育研究奖 1997年度厦门大学研究生科研成果二等奖 |